氙灯光源在光谱分析和科研实验中的作用
宽光谱覆盖与日光模拟
氙灯辐射光谱能量分布与日光高度接近(色温约6000K),覆盖紫外至近红外(200-2500nm)的连续光谱。
连续光谱特性使其成为高光谱分析的理想光源,适用于物质成分分析、光催化反应、材料光学特性测试等场景。
高稳定性与一致性
光谱能量分布几乎不随输入功率变化,寿命期内光谱稳定性,确保实验数据可重复性。
瞬时启动特性(点燃即达稳定输出)提升实验效率。
红外热效应控制
先进氙灯光源采用多次滤光结构(如红外滤光片),显著降低红外波段热效应,避免样品受热干扰。
支持多样化实验设计
点光源模式可通过光纤导入狭小空间;平行光模式可调节光斑尺寸,适配不同样品区域。
兼容滤光片、透镜等光学元件,可精准提取特定波段光谱(如紫外加速实验)。
二、推荐产品清单
产品型号 | 参数 | 适用场景 | 供应商/来源 |
XENON-ZNZN300/ XENON-ZN300UV | 电功率300W,光功率50W; | 光催化、光化学合成、CO?制甲醇 | 国产高端品牌 纽比特 |
HSX-F300/ HSX-UV300 | 总光功率50W; | 太阳能光解水产氢、生物光照、精密光学检测 | 国产常用品牌 |
Solar-350 Solar-500 Solar-500T | 350W或500W高压短弧球形氙灯; | 光催化、光降解污染物研究 | 国产老品牌 |
三、选型关键指标
光功率 > 电功率
优先对比光功率(如HSX-F300光功率50W > Solar-500的10W),而非仅关注电功率。光功率密度
根据样品面积选择(例:距光源50cm时HSX-F300光斑直径5cm,密度4000mW/cm2)。红外抑制能力
多次滤光设计可减少热干扰(红外滤光后约剩余26.8W)。兼容性与扩展性
支持标准滤光片(25.4mm/50.8mm)及360°光路转向的设备更灵活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环境领域:光降解污染物、水处理(需高紫外输出)
能源研究:光解水产氢、CO?转化(依赖全光谱模拟日光)
材料分析:高光谱成像中的补光光源(替代缺失的太阳光谱波段)
XENON-ZN300/ZN300UV 智能氙灯光源(智能控制型)
智能控制氙灯光源系统,采用七寸触控彩屏;智能控制光源各种参数;采用光纤光反馈功能保证光源的稳定输出;可以配合鑫视科全系反应器、滤光片及系统设备使用;模块化设计,快速连接配件;采用低压可控转速风扇,实现散热恒定,稳定光能输出;实现灯箱、电源全低压安全工作。氙灯光源为催化、合成、降解实验提供紫外光UV、可见光Vis、近红外光NIR的仪器,主要应用于光催化、光解水产氢产氧、CO2还原、光热催化、VOCs降解、光热协同、光化学催化、光诱导合成、光降解污染物、水污染处理、生物光照,光学检测、各类模拟日光、可见光、紫外光、单色光加速实验等领域。
XENON-ZN300氙灯光源智能系统实现了自动开机、关机、光功率密度显示、标定及自动调节、自定义开关次数及频率、实现数字监控、程序模式可以根据实验时间的不同阶段要求自动适时调整光强(可以完全模拟日光一整天的变化),实现光源的实时在线监控。
氙灯光谱图
功率稳定性测试对比
技术参数
主要参数 | XENON-ZN300 | XENON-ZN300UV |
光稳定性 | 光纤光反馈实现了氙灯光源光功率密度的稳定输出;采用光纤将标定光输出导入滨松传感器,可以摒除滨松传感器的温漂,实现稳定长期的信号反馈和光输出的稳定。 | |
智能控制系统 | 光源的工作时间、工作光强可以依据需求自动调节;灯泡、电源、传感器等多处温度监控,保证光源稳定运行; | |
工作模式 | 常规使用模式(不开启光纤光反馈);光纤光反馈模式;程序智能模式;自动模式等; | |
光功率密度显示 | 测试点配合光功率计标定(出厂标定显示,工作距离出光口10cm),实现实时显示工作光功率密度值;K系数矫正功能,可以根据实测值实时矫正光强输出; | |
光输出功率密度均值 (1Sun=1000W/m2太阳常数)连续可调 | 0~20 Suns
| 0~20 Suns |
发光光谱范围SpectralOutput(nm) | 300nm~2500nm(无臭氧) | 200nm~2500nm(有臭氧) |
工作光斑直径 (可选配连续调节配件) | 60mm以上 | 60mm以上
|
紫外光区输出功率UV Output, <390nm (Watts) | 2.6W | 6.6W |
红外光区输出功率IR Output, >770nm (Watts) | 28.8W | 26.8W |
可见光区输出Visible Output, 390-770nm (Lumens) | 5000Lu、18.6W、5600K | 4500Lu、16.6W、5050K |
输入功率Power(Watts) | 300W(点灯电压±15KV,工作电压14V) | |
工作电流Current (Amps DC) | 21A(10A~22A,推荐使用18A) | |
发光总输出功率 | 50W(可自行简捷快速安全更换灯泡) | |
灯泡寿命Life(Hours) | >1000H 极限6000H (多灰尘和潮湿环境会严重影响寿命) | |
光输出指标 | 光稳定度:<±1% | |
温控系统 | 光源系统采用多点温度监控,保证光源稳定输出; 风扇转速延时依系统温度自动调整,稳定光强输出; | |
选配件 | SJ200自动升降台 GXAS345光化学实验箱 PM2000光功率计 | |
选配石英镀膜滤光片 | 常规滤光片:UVIRCut400(透过400-780nm),UVIRCut420(透过420-780nm),UVCut380(透过大于380nm)、UVCut400,UVCut420、UVCut450、UVCut500、UVCCut700、VisCut800(透过800nm以上)、VisCut900,AM1.5G(300-1100nm),AREF(全光谱反射,200-2500nm),VisREF(标配可见反射片,300nm-780nm),UVREF(紫外反射片,200-400nm); 带通滤光片: DT254,DT275, DT295,DT300-800, DT313,DT325,DT334,DT350, DT365, DT380,DT390, DT400,DT405,DT420,DT435,DT450,DT475, DT500,DT520,DT550,DT578, DT600,DT610,DT630,DT650,DT670, DT700,DT730, DT765,DT800,DT850,DT900,DT915,DT940,DT980, DT1000,DT1060,DT1070 |
应用
HSX-F300/UV300 高能量光催化氙灯光源(太阳光模拟器)
氙灯光源光谱范围从紫外、可见到红外,因和太阳光谱非常相近,被称为太阳光模拟器,增加AM1.5G滤光片可以实现光谱匹配度A级。即可作为紫外光源、也可作为可见和红外光源,同时也可以模拟太阳光输出。
氙灯光源分为氙灯稳压电源和氙灯灯箱两部分,提高了氙灯光源的便携性。独特的电源电路设计,实现氙灯功率可调;灯箱主体采用均向的散热结构,散热效果;光路转向头采用了二次滤光结构,滤除了大量红外光,很大程度地降低红外线在实验中对溶液或样品影响,减小加热和挥发;滤光转向头兼容多种规格滤光片、透镜;滤光转向头可360°旋转,实现任何方向的光照;智能化的面板设计,操作简单方便;增加了反馈电路,高稳定性。
氙灯光源光谱曲线
AM1.5G模拟太阳光光谱
部分荣誉客户(相关产品)
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福州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环境生态中心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哈尔滨师范大学、黑龙江东方学院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山西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贵州大学、兰州化物所、河南信阳师范学院、福建物构所、浙江师范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四川理工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… …(部分客户,不分先后)
氙灯光源技术参数
主要参数 | HSX-F300 | HSX-UV300 |
品名 | 氙灯光源 | 氙灯光源 |
输入功率Power(Watts) | 300W(180W~320W) | 300W(180W~320W) |
工作电流Current (Amps DC) | 15A~21A | 15A~21A |
发光总输出功率Radiant Output (Watts) | 50W | 50W |
*紫外光区输出功率UV Output, <390nm (Watts) | 2.6W | 6.6W |
*红外光区输出功率IR Output, >770nm (Watts) | 28.8W | 26.8W |
可见光区输出Visible Output, 390-770nm (Lumens) | 5000Lu | 4500Lu |
色温Color Temperature (Kelvin) | 5600K | 5050K |
灯泡光窗 | 25.4mm | 25.4mm |
滤光片直径 | 60mm | 60mm |
*灯泡平均寿命Life(Hours) | ≥1500H | ≥1500H |
*发光光谱范围SpectralOutput(nm) | 300nm~2500nm | 200nm~2500nm |
*工作光斑直径 | 30-60mm | 30-60mm |
光输出形式 | 沿光轴可360°旋转 水平、垂直照射或任意角度照射(沿光轴可自由旋转);入射45°转向后垂直向下(亦可水平照射); | 沿光轴可360°旋转 光输出形式:水平、垂直照射或任意角度照射(沿光轴可自由旋转);入射45°转向后垂直向下(亦可水平照射); |
平行光发散角 | 平均6° | 平均6 ° |
电源波纹 | <200mVp-p | <200mVp-p |
*灯泡模组 | 一体插拔式,双铜柱。 | 一体插拔式,双铜柱。 |
太阳光匹配度(选配) | A级 | A级 |
滤光片指标 | 红外透射率不低于90%,波长范围800nm-1100nm; 可见反射率不低于95%,波长范围350nm-780nm; 光谱范围300nm~2500nm(200nm~2500nm可选配); | 红外透射率不低于90%,波长范围800nm-1100nm; 可见反射率不低于95%,波长范围350nm-780nm; 光谱范围300nm~2500nm(200nm~2500nm可选配); |
标准配置 | 专用300W氙灯稳流电源灯箱*1、散热模组*1、转向头及滤光装置*1、透射-反射式滤光片(可见高反)*1、紫外透射反射*1、电缆线*1、电源线*1、升降台*1。 | 专用300W氙灯稳流电源灯箱*1、散热模组*1、转向头及滤光装置*1、透射-反射式滤光片(可见高反)*1、紫外透射反射*1、电缆线*1、电源线*1、升降台*1。 |
可选滤色片 | UVREF400 光谱范围200-400nm VISREF780 光谱范围350-780nm 紫外截止片UVCUT400、UVCUT420, 紫外带通 254nm、313nm、350nm、365nm、380nm 可见带通 405nm、420nm、435nm、450nm、475nm、500nm、520nm、550nm、575nm、600nm、630nm、650nm、675nm、700nm 750nm 红外带通800nm、900nm | UVREF400 光谱范围200-400nm VISREF780 光谱范围350-780nm 紫外截止片UVCUT400、UVCUT420, 紫外带通 254nm、313nm、350nm、365nm、380nm 可见带通 405nm、420nm、435nm、450nm、475nm、500nm、520nm、550nm、575nm、600nm、630nm、650nm、675nm、700nm、750nm 红外带通800nm、900nm |
主要应用
此系列氙灯光源广泛应用于光解水产氢、光化学催化降解、二氧化碳制甲醇、光化学合成、光降解污染物、水污染处理、生物光照,光学检测、太阳能电池研究、荧光材料测试(透射、反射、吸收)、材料形变、各类模拟日光可见光加速实验和紫外波段加速实验等研究领域。
1、光致变色
光致变色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(A),在收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,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效应,获得产物(B),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(可见部分的)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,。 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或热的作用下,产物(B)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。如下式所示:
2、光催化
光催化的原理是利用光来激发二氧化钛等化合物半导体,利用它们产生的电子和空穴来参加氧化—还原反应。 当能量大于或等于能隙的光照射到半导体纳米粒子上时,其价带中的电子将被激发跃迁到导带,在价带上留下相对稳定的空穴,从而形成电子—空穴对。由于纳米材料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悬键,这些缺陷和悬键能俘获电子或空穴并阻止电子和空穴的重新复合。这些被俘获的电子和空穴分别扩散到微粒的表面,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氧化还原势。
3、光催化分解水(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)
光解水,可见光催化裂解水制氢:纳米催化结构及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
利用TiO2吸收太阳能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,光分解水制氢。
图1.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
光分解水制氢的原理
光分解水制氢在热力学上是Gibbs自由能增大的过程:
因此又被称为人工光合作用。
光分解水制氢的本质是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。当入射光的能量大于等于半导体的能带时,光能被吸收,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,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。电子和空穴迁移到材料表面,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产生氧气和氢气(图2)。
光分解水制氢主要包括3个过程(图3),即光吸收、光生电荷迁移和表面氧化还原反应。
(i) 光吸收。对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大小: Band gap(eV)=1240/λ(nm),即带隙越小吸收范围越宽。对于光催化制氢催化材料来说,还要求导带的位置高于H-+/H2(0V vs. NHE),价带位置低于O2/H2O(1.23 V vs. NHE),因此理论上要求能带大小不小于1.23 eV。
(ii) 光生电荷迁移。材料的晶体结构、结晶度、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迁移有重要影响。缺陷会成为光生电荷的捕获和复合中心,因此结晶度越好,缺陷越少,催化活性越高。颗粒越小,光生电荷的迁移路径越短,复合几率越小。
(iii) 表面氧化还原反应。表面反应活性位点和比表面积的大小对这一过程有重要影响。通常会选用Pt、Au等贵金属纳米粒子或NiO和RuO2等氧化物纳米粒子负载在催化剂表面作为表面反应活性位点,只要负载少量此类助催化材料就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制氢效率。
光催化制氢效率表征的两种方式
目前研究光催化剂的制氢效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征,及光催化分解水(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) 和光电化学分解水(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)。
光催化分解水是将粉体催化剂分散在水中(图4)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规模应用,但是有氢气和氧气难以分离的问题。为此又发明了两步法(图5),即采用两种催化剂,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,并通过一种氧化还原电对将这两种催化剂联系起来。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氢气和氧气的分离问题,而且降低了催化剂能带位置的要求,催化剂的选择面更宽,但是也带来了与氧化还原电对的逆反应问题。一步法将水直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对催化剂的要求较高,因此往往加入牺牲剂来获得氢气或氧气。牺牲剂的作用是消耗光生空穴或电子,比如甲醇、乙醇、乙二醇、乳酸等是常用的制氢牺牲剂,而AgNO3是常用的制氧牺牲剂。
光催化分解水装置
粉体催化剂分散在水溶液中制氢,需通过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量来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。目前常用的装置如图6所示,包括反应器、气体取样部、气密循环系统以及抽真空装置,气体取样部与气象色谱相连,可以实时在线检测气体的产生量。光源为高压汞灯(紫外光为主)或氙灯(可见光为主),通过附加滤光片或滤光溶液得到所需波段的光源。由于气体的特殊性,因此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较高,操作过程中通过转动特殊设计的阀门来控制。
4、光电化学分解水(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)
光电催化太阳能分解水、光电化学(PEC)裂解水制氢系统
光电化学水分解电池,是通过半导体电极吸收太阳光产生光生载流子,而后通过载流子在体相或外电路的迁移,从而与水发生氧化或者还原反应。光电化学水分解电池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氢能进行存储,不受太阳光时间、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。
光电化学水分解电池的器件结构有多种组成方式,例如通过光伏电池与光电极串联,可以获得较高的太阳 能转化效率,但结构成本也相对较高;而通过p型光阴极和n型光阳极组成的叠层结构,不仅拥有较高的理论转化效率( 约28 %) ,同时成本相对较低,是理想的器件结构。
光电化学分解水是将催化剂制成电极,与对电极通过导线相连,通常还会加一个偏压(图6)。若半导体材料为n型,则在催化剂电极处产生氧气,对电极处产生氢气;若半导体材料为p型,则相反。
其他应用
? 光催化(Photocatalyst)
? 化学分析(Chemical analysis)
? 检查照明(Inspection lighting)
? 对光反应变色(Photochromism)
? 光谱学(Spectroscopy)
? 紫外线消毒(UV light disinfection)
? 人工光合作用(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)
? 荧光显微测定(Fluorescent observation)
? 光能疗法(Photodynamic therapy)
应用
Solar350、Solar500、Solar500T科研级太阳模拟器
Solar系列太阳光模拟器也称为氙灯光源,专门针对科学研究研发的均匀光源,因其紫外到红外光光谱近似太阳光受到国内外科研院所、高校和研究单位的认可和好评,此款光源常用功率从35W-3000W,代表性的是Solar-500,可满足大多数实验要求。
主要应用于模拟太阳光相关实验,如:光致发光、太阳能电池研究、光电响应型器件测试、半导体材料研究、荧光测试、表面光电压谱、生物光照(如:小白鼠实验、种子检测等)、光化学(光催化光降解等)、水蒸发(海水淡化)、表面缺陷分析等领域。
技术规格
发射光谱: 300-2500nm
太阳光谱匹配度:A级
光稳定度:≤0.5%
平行光斑直径:60mm
变焦功能:有
不均匀度:±5%~±15%
灯泡寿命:不等,依据不同灯泡。
冷却方式:风冷
输出形式:平行光
光源光谱
造型指南
选配滤光片
紫外截止片:UVCUT400、UVCUT420
紫外光滤光片:300-400nm、 313nm、334nm、350nm、365nm、380nm
可见光滤光片:400-780nm、 420nm、435nm、450nm、475nm、500nm、520nm、550nm、575nm、600nm、620nm、650nm、675nm、700nm、750nm、800nm、850nm、900nm
红外光滤光片:780-1500nm
光纤输出
应用方面
1、PEC光电化学太阳模拟器
2、海水淡化蒸发实验
应用
300W氙灯
500W氙灯
文章来源:www.bjnbet.com.cn